L型细菌(L菌)早就发现了,只是直到近20多年来由于检验技术不断地改善,才对L菌及其感染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有关的报道才越来越多,其所致的病种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据国内拟诊败血症的万余例一般培养的结果,有细菌生长者仅占17.8%~18.4%,即使诊断为菌血症者,细菌培养阳性者也仅占42%,脓汁培养阴性者达到27.3%,普通培养阴性者除疑厌氧菌外,就疑L菌;另有材料云,败血症常规血培养阳性率为13.2%,L菌的检出率为36.3%,甚有高至60%~80%;急性风湿热患者有83%从血中培养到L型链球菌;尿道感染尿常规培养细菌检出率为9.9%,L菌占33.9%,后者中大肠杆菌L菌占23.1%,金葡菌L菌占21.4%。于今对L菌的认识已不仅是细菌形态学问题,而是涉及到传染病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生物制品质控等广泛领域的重要问题[1]。因而作者据手头资料就此题目作一扼要介绍于下。聽聽聽聽聽
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1聽 L菌名称的由来
聽聽聽 1935年英国学者Klieneberger在研究鼠咬热的病原体念珠状链杆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其菌体呈高度多型性,认为是该菌的一个变种;因为该变种是在Lister医学研究所内发现的,即取其第一个字母以命名,故称为L菌。Lister是英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L菌也称细菌L型,其可见的英文名称就有5个之多,即L-form、L-phase、L-organism、L-phase variant和Cell wall deficient bacteria,以前者为常见。
2聽 L菌的分布
聽聽聽 此型细菌分布极广,可以说凡有细菌存在之处,如土壤、河水、动物器官及人体组织等,便有L菌的存在;病原微生物的L菌保存着一定的毒力,具有致病性。已经发现一些真菌和螺旋体也会变成L菌。
3聽 L菌的形成
聽聽聽 凡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菌壁,使其产生亚致死性损害的各种因素,均可诱生出L菌。其机制有以下两种:
3.1聽 自发形成聽
很少见,机制不明;目前所知只有念珠状链杆菌和拟杆菌可自然形成。
3.2聽 诱导产生聽
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和溶葡萄球菌素等,在长期给药后;酶的作用如溶菌酶和脂酶等;免疫作用如抗体、补体噬菌体和吞噬细胞等;氨基酸如甘氨酸、蛋氨酸和甲硫氨酸等;理化因素如亚硝酸盐、D-环丝氨酸、紫外线、去氧胆酸盐等,均可诱生此型细菌。这些因素导致产生L菌的机制有4种:改变细菌的DNA;破坏细菌的细胞壁;阻断细菌的肽聚糖的合成和机体的免疫干扰[2]。
聽聽聽 G+球菌以金葡菌为代表说明之。金葡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黏肽,占胞壁干重的50%~80%。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溶菌酶均可干扰其合成,使菌壁出现缺陷;溶菌酶还能破坏乙酰葡糖胺和乙酰胞壁酸分子间的连接;半合成青霉素的脂溶性强;这些均会破坏菌壁。G-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黏肽含量少,只占菌壁干重的1%~10%,故不受β-内酰胺抗生素的影响,但可被脂酶所损害,进而菌壁便遭破坏。
4聽 L菌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4.1聽 形态学特性聽
(1)细胞壁缺损:此型细菌虽然胞壁缺如或残缺不全,但是只要其胞浆完整无损,在高渗环境中依然具有生命力,可生长繁殖;(2)基本形态:高度多形性,可表现为球状、杆状、链状及丝状形,且大小不一;菌落微小,直径只1μm左右;在琼脂培养基上,进而细胞壁便遭破坏菌落内陷,与普通的菌落外凸不同;在低倍显微镜下,菌落呈“油煎蛋”样;在高倍镜下,菌落边缘为大形菌,比亲本菌株要大,中心为小形菌。
4.2聽 生物学特性聽
(1)嗜高渗性:只有在高渗环境中才能生长,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不生长;由于已经失去了坚固的菌壁,只剩下一层胞浆膜,故在非高渗的环境中,菌体就会迅速地溶解而死亡;如L型金葡菌在蒸馏水中3min就会裂解,2h后消失,在0.1%~0.2%的氯化钠溶液中,15min后,细菌减少90%,而在2%~15%的氯化钠溶液中,菌体则无变化; (2)返祖性:这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当抑制、破坏菌壁的因素去除后,L菌又恢复了完整的细胞壁,变回亲本菌株,又有了亲本菌株的特性,这就是返祖性。返祖性又可分为下列两种,即①易变性L菌:当抑制、破坏细胞壁的因素去除后很快回复到亲本菌株的L菌称之;临床分离到的多为此型;通常刚形成的或细胞壁缺陷较轻的L菌较易返祖,细胞壁完全缺如者则不易返祖;②稳定性L菌:当抑制、破坏细胞壁的因素去除后,经过多次传代仍然保持着L菌的特性称之;严格地说,只有这一型的细菌才能称为L菌;(3)弱抗原性:细菌的主要抗原在胞壁及其表面的附属物上,一旦菌壁缺失,就会导致抗原性大为减弱,乃至消失;L菌可长存于宿主的体内,并抗拒宿主的防卫机制;它虽具抗原性,但抗原性薄弱,因此能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自卫性攻击;这就是L菌得以长存于宿主体内的原因。
5聽 L菌的培养
聽聽聽 它可分为3种类型,即液体增菌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可加入渗透压稳定剂20%的人血浆(或马血浆)和5%氯化钠,也有用10%马血浆和3%~5%氯化钠(或12%~15%蔗糖);固体培养基现多用成品Kagan培养基;国内多用改良培养基。要用特殊的高渗培养剂是因为L菌的胞膜内蛋白质含量高,导致渗透压高于胞膜外,培养时需要有一定的高渗环境才能稳住菌形不变。这也就是L菌常规培养阳性率不高的原因。现在知道L菌也存在于红细胞内,当红细胞裂解时此菌就大量释入于血中,故有学者就把采得的血标本用溶血法把红细胞溶解来培养L菌,结果常规培养检出率为1.4%(3/210份),溶血培养检出率为48.5%(102/210份),检出率明显提高[3]。
6聽 L菌与支原体的实验室区别
聽聽聽 两者极易混淆,必须认真鉴别,其鉴别点如下: L菌的形成是外界因素影响所致,而支原体则是固有形态,在分类学上毫无关系;L菌的菌落较大,为0.5~1.0mm,支原体的菌落则较小,为0.1~0.3mm;L菌有返祖性,支原体则无此特性;保色时间有别,L菌因为菌壁缺陷,致结晶紫易渗入,和支原体一样均可被染成蓝色,但前者的保色时间较长,后者则相反,很快褪色;两者无共同的抗原性,不发生交叉反应;L菌在增殖期不需要胆固醇,而支原体则需要此种物质。
聽
上一篇:收集细菌培养标本注意事项
下一篇:L型细菌及其感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