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
细菌毒素种类很多,而且,科学家们还在以相当快的速度陆续发现新的毒素。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毒素的致病性及致病机理逐步弄清。毒素之间还有复杂的关系。
除了分成内毒素和外毒素两大类外,对毒素的分类还有各种方法。因为外毒素的危害远比内毒素强,所以以下分类主要是指外毒素。
1)根据寄主细胞和靶器官类型分类。可以按照毒素作用的寄主细胞和靶器官类型分类,例如:细胞毒素、作用于神经细胞和器官的神经毒素和白细胞毒素;也可以根据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命名,像绿脓杆菌产生的毒素就叫绿脓外毒素A;或根据毒素所致疾病的名称命名,如霍乱毒素、痢疾毒素和破伤风毒素等。
2)根据毒素的结构和功能分类。根据外毒素的结构和功能可分为3个类型:A—B毒素、膜损伤毒素和超抗原毒素。
A—B毒素。毒素由A、B两个部分构成,多数细菌毒素属于此类。A部分具酶活性,B部分起结合作用,A—B部分之间的结合可用酶切开,但两部分仍以二硫键(一S—S一)连接。A部分进人到寄主细胞时,一S—S一键打断,A部分与B部分脱离,B部分进入细胞质中。
膜损伤毒素。该类毒素也有两种不同作用机理,一种为蛋白质毒素插入到寄主细胞质膜,形成腔或孔直接同细胞质连接。因为细胞内细胞质的渗透压比外环境高,寄主体内组织中的水便会通过腔或孔大量涌入寄主细胞内,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另一种损伤膜的毒素主要是酶类,例如磷脂酶,可以去除磷脂部分的电荷,使寄主细胞的磷脂双层结构破坏,造成细胞裂解。这类膜损伤毒素有时也叫溶血素。
超抗原(SAg)毒素。1989年以来,发现某些细菌毒素,主要是葡萄球菌肠毒素、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它们与常规抗原不同,不需要常规抗原而直接结合到细胞或组织的受体上,引起休克等等。
3)根据细菌毒素蛋白质分类。
结合到寄主细胞表面蛋白质的结合类毒素。大肠杆菌的热稳定毒素(ST)和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毒素(TSST—1)属于此类。
转运—受体分子修饰类。许多细菌毒素属于此类。此组毒素具有ADP一核糖基化酶活性,有两个功能区,一是毒性部分(toxic),另一为载体(vector)。整个毒素的A区(活力区)是一稳定构型,由B结合区携带。B区可结合到寄主细胞表面,通过胞吞作用后转送A区通过膜,从而达到细胞质靶位。例如破伤风和肉毒毒素便属于这类。
膜损伤毒素。它们入侵靶细胞,使细胞膜受损伤而大大增加通透性,这一点对于细胞是致死性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可产生这类毒素。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是葡萄球菌毒素。不同毒素与不同受体分子结合,如霍乱毒素结合的受体是神经节苷酯,白喉毒素则是结合在一种类似生长因子前体的膜蛋白上,苏云金杆菌的结晶δ一内毒素及气溶素的受体是GPI一锚蛋白,绿脓杆菌细胞毒素的受体为水通道蛋白质,等等。
聽
某些代表性的内毒素
毒素 |
细菌 |
致病 |
机制 |
临床作用 |
霍乱 |
肠毒素 |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
霍乱 |
瓦解正常的细胞调节 刺激肠上皮分泌液体,引起剧烈腹泻 |
热稳定大肠杆菌肠毒素 |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
旅游腹泻 |
瓦解正常的细胞调节 |
类似霍乱 |
破伤风神经毒素 |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 |
聽破伤风 |
裂解神经细胞的蛋白质成分,阻断神经递质 |
骨骼肌强直收缩(即抽筋) |
肉毒神经毒素 |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
肉毒中毒 |
类似破伤风 |
肌肉松弛,呼吸麻痹 |
白喉杆菌细胞毒素 |
白喉棒杆(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
白喉 |
抑制蛋白质合成 |
杀死咽喉细胞,损伤脏器 |
百日咳毒素 |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pertussis) |
百日咳 |
抑制细胞中应答信号传递的蛋白质 |
破坏细胞调节 |
聽
聽
上一篇:微生物毒素
下一篇:微生物无菌技术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