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紫乳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为干酪素、乳糖及指示剂等。由于各种细菌对这些成分的作用不同,引起培养基的变化也有不同,观察的主要变化为:
产酸:主要从乳糖产生酸,指示剂变酸色(石蕊为红色,溴甲酚紫为黄色)。
酸凝或加有产气:产酸,并有牛乳的凝固(pH4.7以下);如有气体形成,则凝块中有裂隙,在魏氏梭菌则呈“暴烈发酵”。
凝乳酶产生:很少或无酸产生,牛乳凝固。
胨化:部分或大部分牛奶变清亮。
产碱:细菌产生蛋白酶可将干酪素分解产生胺或氨,使培养基的pH进一步升高,呈深紫色。
培养基:加石蕊的酒精饱和溶液于新鲜脱脂牛奶中,使达浅紫色,分装于小试管,用流动蒸汽灭菌,每天1次,每次1小时,共3天。接种细菌后,培养及观察一周。
石蕊酒精溶液的制备:8g石蕊在30ml40%乙醇中研磨,吸出上清液,再如此用乙醇操作两次。加40%乙醇到总量为100ml,并煮沸1分钟。取用上清液,必要时可加几滴1N盐酸使达艳紫色。现在多应用溴甲酚紫代替石蕊,即于100ml脱脂乳中加入1.2ml的1.6%溴甲酚紫的乙醇溶液。
方法:将细菌接种于紫乳培养基中,37℃培养1~7天后观察结果,根据细菌的种类不同,可呈现上述一种或几种现象。
聽
上一篇:细菌生化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
下一篇:细菌生化试验——凝固血清液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