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应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适应症,并结合本医院、本地区的常用抗菌药物和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进行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选择。应重点选择预测药物即此种药物的药敏结果可预测同类药物的敏感性。
2.K-B纸片琼脂扩散法
(1)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可抑菌浓度范围内测定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性。
(2) 抗菌药物纸片:专用药敏纸片,用加样或浸泡的方法使每片的药量达到一定的规定量,冷冻干燥后密封,
(3)培养基: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 MH)琼脂是对生长较快的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进行药敏试验的标准培养基,pH7.2-7.4,琼脂厚度为
(4)细菌接种:接种物的准备可采用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为使药敏试验的接种浓度标准化,应使用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液浓度,制备好的菌液应在15min内接种完毕。置
(5) 结果解释和报告:用游标卡尺或直尺量取抑菌圈直径,参照NCCLS标准判断结果。常分为以下三级:
敏感(susceptible):表示测试菌可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的所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中介(intermediate):指测试菌对常规剂量用药后体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的反应性低于敏感株,但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如尿液)或使用高于正常给药量(如β-内酰胺类)临床上使用有效。
(6)耐药(resistant):指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7)纸片法药敏结果的因素: 培养基的质量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如PH、硬度、湿度和深度等;药敏纸片的含药量是影响抑菌圈大小的重要因素;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操作质量;孵育条件和温度、时间;抑菌圈测量工具的精确度;质控菌株本身的药敏特性是否合格,有无变异。
(8)质量控制: 采用标准菌株是进行药敏试验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常用的临床药敏质控标准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等。
3.稀释法
聽聽 稀释法是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体外方法,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1)聽肉汤稀释法:常量稀释法(macrodilution)和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原理是聽 用MH肉汤将抗菌药物作不同浓度的稀释后,再接种待测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待测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或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对于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推荐使用M-H肉汤;而对于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则需在该培养液中加入补充营养成分。
(2)聽脂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浓度抗菌药物分别混匀于琼脂培养基中,配制出含各种浓度药物的平板,使用微量多头接种仪接种细菌,孵育后观察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的平板上的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平板所含的药物浓度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该法的特点时可同时做多株细菌的MIC测定,结果重复性优于肉汤稀释法,且易于发现耐药突变株或污染,是验证新药体外抗菌活性时常用的参照标准。
聽4.E 试验:E 试验是一种结合了稀释法和扩散法的原理和特点测定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的定量技术。
聽5.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和杀菌试验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可以出现4种结果:①无关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活性等于其单独活性;②拮抗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显著低于单独抗菌活性;③累加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时的活性等于两种单独抗菌活性之和;④协同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显著大于其单独作用的总和。
(1)聽聽聽 联合抑菌试验:棋盘稀释法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联合抑菌定量方法。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
FIC指数=MIC甲药联用/MIC甲药单用+MIC乙药联用/MIC乙药单用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判断标准:FIC指数 ﹤0.5为协同作用;0.5-1为相加作用;1-2为无关作用
﹥2为拮抗作用。
(3)聽最低杀菌浓度测定:MBC是指能杀灭99.9%以上测试菌量的最低药物浓度。测试的方法包括培养基、药物稀释、细菌悬液接种等,与MIC测定法相同,不同之处是:生长对照用MH肉汤以1:10稀释度连续4次稀释,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