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瘟病毒(Rinderpestvirus)牛瘟是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兽,特别是牛,其特点为粘膜发生严重的出血性卡他,伴有坏死性口炎和胃肠炎,在先天性抵抗力低的动物中死亡率很高。牛瘟起源于亚洲,传入欧洲,引起严重损失。目前牛瘟在欧美已被消灭,我国也早于50年代宣告扑灭。但是本病仍流行于赤道非洲和东北非洲。在与我国接壤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地迄今还有本病流行。
〖BT4〗1.理化学特性牛瘟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于37℃,细胞培养物内牛瘟病毒感染力的半衰期为1~3小时,在56℃仅1分钟。然而在56℃经60分钟或60℃经30分钟仍有少数病毒活存。于4℃贮存数月,感染力明显下降。在-70℃经一年,感染滴度有所降低。病毒最好冻干保存,或者加入2%二甲基亚砜(DMSO)后贮存于4℃以下。紫外线辐射的灭活速度很快。不同毒株对pH的稳定性有差别,但是大多数在pH4.0以下时灭活。最稳定的pH是7.2~8.0。用20%乙醚氯仿在4℃放置过夜,可将病毒灭活。牛瘟病毒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在甘油中非常脆弱,这一现象曾被用于灭活疫苗的制备。腐败可使病毒迅速灭活。暴露于日光下或自然干燥不久即失去感染力。病毒在肉尸内的活存时间很短,淋巴结和脾脏中的病毒于-25℃贮存时可以活存数周。强碱的消毒作用最好,甘油、酚、甲醛或β-丙内酯都能较快破坏牛瘟病毒的感染力,且不明显影响其抗原性。
〖BT4〗2.血凝性牛瘟病毒尚未证明有血凝活性,但是牛瘟病毒抗血清却能抑制麻疹病毒的血凝素。牛瘟病毒还有封闭猴红细胞表面的麻疹病毒血凝素受体部位的作用。将麻疹病毒用乙醚和吐温-80处理,可使病毒囊膜破碎,成为细小、均匀的血凝素颗粒。这种血凝素颗粒对猴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可被高滴度的犬瘟热或牛瘟抗体所抑制。HeLa细胞被麻疹或犬瘟热病毒感染后,能吸附豚鼠的红细胞,而牛瘟病毒则不能吸附红细胞。
〖BT4〗3.抗原性牛瘟病毒各毒株的抗原性都一样。血清学研究证明病毒粒子中含有许多与感染力无关的可溶性抗原,包括补体结合性抗原。这种补体结合性抗原可用酒精、丙酮或乙醚由感染组织提取,它能抵抗煮沸达20分钟之久。另外还有一些沉淀抗原,其中两种对热稳定;第三种抗原在电泳时移动最慢,对热敏感。用急性病牛淋巴结和其它组织的悬液,或浓缩的感染细胞培养液,与抗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很易检出沉淀原。但补体结合性抗原和沉淀抗原可因腐败而迅速破坏。三联病毒的抗原性非常密切,但又各自具有特殊组分,许多血清试验证明了这一点。交叉保护试验证明,犬感染麻疹病毒或牛瘟病毒后所产生的免疫力,能够抵抗犬瘟热病毒的攻击,但牛接种犬瘟热病毒后不能抵抗牛瘟。麻疹病毒的血凝素可作为检出牛瘟和犬瘟热抗体的可靠诊断方法。在西非的绵羊和山羊中有一种类似牛瘟的传染病,但不传染给牛。这种病毒在绵羊肾细胞培养物中产生的细胞病变与牛瘟病毒相似。适应于细胞增殖后,这种病毒可用以免疫牛,以抵抗牛瘟。反之,牛瘟抗血清也能使羊抵抗这种病毒。因此,西非羊病的病原体可能是牛瘟病毒的一个毒株,它已丧失了通过天然途径感染牛的能力,但在羊群中很易传播。
聽
上一篇:犬瘟热病毒免疫
下一篇:牛瘟病毒病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