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溶源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细胞裂解的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并不马上引起细胞裂解,而是以“原噬菌体(又称前噬菌体)”方式整合在宿主的DNA中,随寄主繁殖而延续传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
1、溶源性细菌定义
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在溶源性细菌内,没有形态可见的病毒粒子。原噬菌体是附着于细菌遗传物质上的噬菌体组成成分。少数情况下,温和性噬菌体也会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在动植物中,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病毒DNA则称为前病毒。
2、溶源性细菌特征
溶源性是细菌的遗传特性。即每个溶源性细菌的子细胞一般也是溶源性的。原噬菌体不同于营养期的噬菌体。它没有感染性,对宿主一般无不良影响。但是,它也赋予溶源性细菌以下一些特征。
(1)具有产生噬菌体的潜在能力。溶源性细菌培养时,大多数原噬菌体不进行营养繁殖,但少数会自发脱离染色体,导致细菌裂解。但裂解发生的频率较低,不易察觉。
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紫外线,X 射线,氮芥等)刺激下,原噬菌体会脱离染色体,开始复制,从而导致溶源性细菌裂解,产生大量的噬菌体。
(2)具有抗同源噬菌体感染的“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噬菌体不敏感,这些噬菌体虽然可以进入溶源性细菌,但不能增殖,也不能导致溶源性细菌裂解。例如含有λ原噬菌体的溶源性细菌,对λ噬菌体的毒性有“免疫性”。
(3)溶源性细菌的复愈。溶源性细菌有时会丢失原噬菌体,又成为非溶源性细菌,此过程称为溶源性细菌非溶源化。此时,溶源性细菌并没有发生裂解。
(4)获得新的生理特性。如白喉杆菌只有感染了特定的原噬菌体后,才会产生白喉毒素引起被感染机体发病。
聽
上一篇:甘露醇、酵母浸出液琼脂
下一篇:液体乳糖培养基的试验方法以及现象
相关文章: | |
溶源性细菌的检查与鉴定 |